第三百零六章 替代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赵老爷子保存的芯片简直就是一个重磅炸弹,将整个城市炸得面目全非。

确切地说,不是面目全非,而是清浊扬流,揭开了一直笼罩在城市上空的一股茵蓊之气,人们在恍然大悟的同时,拍着胸口感到后怕。

芯片之中,记载着的是九公子组织的大略体系以及部分组织成员。

我和袁圆使尽了浑身解数,从小炉子那里弄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内部资料”,当然也是经过涛哥的首肯之后,才能写成专稿。

当年因为华大总裁的专稿一事弄了个黑白脸,现在我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根据赵老爷子留下的宝贝资料记载,以及我在绿园地下室中所听到的靳凯自述,对九公子这个组织有了一些大略的了解。

这个组织产生于十多年前,它的首领就是九公子靳凯和至今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白无常。

当年在湄岛蓝屋犯下血案的三个凶徒,自称为“三剑客”。

除了当年被警方逮捕归案的“5737”号齐睿之外,池文与另一要犯携巨款潜逃,先后在我国边境、金三角以及东南亚多国滞留,直至池文通过整容技术,摇身一变而为了“靳凯”。

池文成为了靳凯之后,于某一刻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一个不仅能够更深地隐藏自己,还能够借此“改造世界”的途径,并且从那一刻起立誓要为这个“伟大事业”奋斗终身。

那就是所谓的“李代桃僵”计划,靳凯本人,就是这个计划的开端,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外界,靳凯以细菌研究而著称,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而实际上他最潜心研究的则是整容技术,技艺之高超已经达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

我记得曾在他的办公室里见到他很认真地阅读一本医学杂志,主要就是一篇有关整容的文章,那时候只是觉得他的兴趣比较广泛,却没有想过那才是他的“主业”。

他们有一只经过严格训练的强大队伍,由三个部分构成:“替代者”、“调查员”、“清洁工”。

他们将那些被替代者称为“原版”,在选择好了“原版”之后,需要“调查员”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调查员”是组织的先锋部队,负责收集与研究“原版”的所有资料,包括全部的生活细节与习惯,并且负责训练“替代者”。

而“替代者”,是整个组织的核心部分,每一个成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在他们接受整容的同时,也接受着魔鬼般的训练,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也就是人们时常说的“连爹妈都认不出来”的地步。

在“替代者”完成整容与训练之后,就需要“清洁工”出动,将“原版”秘密地消灭掉,以便让“替代者”登堂入室完成替代程序。

这是一项十分繁琐和复杂的过程,以至于完成一次替代工作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而那些“替代者”也往往在替代的过程之中,潜意识里忘记了自己是谁,而真正与“原版”没有区别。

因为,所有接受到的讯息都在告诉自己,你就是原版,你将完完全全与那个人溶为一体,,去接受他的家人和朋友,事业和生活。

根据我和袁圆一唱一和的分析,赵先生就是不幸被九公子选定的一个“原版”,在完成了调查与培训之后,被“清洁工”推下了万丈深渊,却又于阴差阳错之间,被华远山从山中捡了回来,只可惜伤势过重而至今还没有醒来。

可以说这个“替代者”一开始是相当成功的,不仅骗过了赵老爷子,也瞒过了情深意重的赵夫人。

从赵夫人日记的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夫唱妇随家父慈子孝的完美家庭,虽然女人的敏感使赵夫人对丈夫产生了怀疑,但基本上从赵夫人的记录来看,夫妇俩还是相当和谐的。

我们猜不出他究竟是因何败露的,只从赵夫人满纸的温馨之中,看到了一个“情”字。

我也只能依靠女人的直觉去感受和猜测,“替代者”爱上了赵夫人!

动“情”则关“心”,关“心”则乱心,那么这位“替代者”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九公子在灭了赵家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将他一起清除掉。

袁圆睁大双眸,一脸敬佩地望着我,发出“啧啧啧”的赞叹声,竖走上了大拇指,说:“佩服佩服,都说没文化很可悲,我看有文化才是最可怕的,这个你都编得出来!你咋不编一个替代者爱上原版的故事呢?”

我愣了一下:“倒也有可怜,就是咱不知道而已呀。”

我用了很多时间与袁圆争辩,这并不是编造出来的故事,而是经过层层分析推理而得出的结论,我对自己的推理能力还是充满自信的,不比袁圆这个“准刑警队员”差。

这些天整个城市的上空警报不断,特警频繁出动,钟海涛也带着队员东奔西走忙得不亦悦乎,一些替代者在落入法网时,还一脸的无辜,坚称自己就是某某某。

然而这只是一小部分,赵老爷子尽了最大的努力,赔上了一家老小的性命,触碰到的也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替代者,恐怕将成为永远的秘密最后被一抔黄土掩埋。

我也在这一场新闻大战之中崭露头角,凭借着对整个案件最衷实与详尽的报道,逐渐地走入公众的视线。

特别是我将自己的大胆推测记录了下来,让广大读者参与到对案件的讨论当中,引起了一阵轰动效应,雾海楼在人们的心中,凭添了几许温情与浪漫,更多的是对赵夫人的敬慕。

如今我不再靠着“华太太”这个耀眼的光环,而是做为一名记者而为人们所熟知。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小报记者,终于熬到了“资深”,人们看到的只是摆在桌面上可以浏览的一篇篇文稿和纪实照片,而其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只有我自己知道。

在离开华远山之后,也只有用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来麻醉自己,没有时间忧伤和胡思乱想。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