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合院之惬意人生 > 第442章 无心插柳

我的书架

第442章 无心插柳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许多军用品在设计的时候,往往初衷并不是用在军事上面。

大多数的情况,开始只是为了民用。

就像李想忙活了好几年的彩电项目,其中信号的部份因为涉及到信号塔的搭建。

没想到继而,竟然把手持式无线电对讲机,给开发了出来。

无线电对讲机这个东西,其实并不稀奇,手持式也不稀奇。

早在1940二战时期,便由美丽国加尔文制造公司(也是后来的摩托罗拉),研发出一种便携式,电池供电的语音无线电接收器/发射器,取名SCR-300,以供美丽国步兵部队在野外使用。

随后因为其适用性优秀,很快便被通道化,往坦克和大炮上移载。

尽管SCR-300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背负式收音机,而不是手持式,但在战争部技术手册TM-11-242中却将SCR-300描述为“主要是用作步兵的对讲机”,因此术语“对讲机”首次投入使用。

而这个对讲机,也在诺曼底入侵和意大利战役中,成为了关键装备,对于遏制突击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后,各国军队开始引用此类装备。

对讲机的机型也开始逐步更新换代,但当时换代的内容,主要还是集中在听筒上。

几年后,大哥大的原型便被研发出来。

原本需要配套的背负式电池,被缩小在了听筒上。

这样一来,在携带上无疑方便了很多,原本配备的无线电两人组,也可以解放一个人力出来。

但对讲机体积缩小后,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通话时长被缩短很多,信号范围和通话质量,不仅没有超过前机,还相对弱了不少。

虽然在功能上弱了前机许多,但光一个便携性,就足以让它在部队中有了一席之。。

我国C鲜战争初期,因为战略布局,就非常需要无线电的支持。

部队里当时所配备的无线电设备,连个统一标准都没有。

有的是从国民党部队缴获的,有的是从苏联买的,从军师到营连,五花八门,不成体系。

而且只有团以上部队才有少量无线电台,营采用有线电话,营以下则主要靠军号、哨子、信号弹和手电筒来联络,严重影响了战斗力。

美丽军却上从团级到排级都拥有完备的电台,可以随时呼叫空军的火力支持。

战争初期的伤亡人数,是触目尽心的。

在这种严峻情况下,自主研制一系列战略战术军用电台,支援前线,就成了当时上头交给电子企业的头号任务。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通信电台,领头人王士光副局长组织天津无线电厂(712厂)、南京无线电厂(714厂),共同研究从军师级到营连级一系列电台的任务。

名为701的步谈机,很快应运而生。

外观和功能,参照从美丽军缴获而来的最新611型步话机。

也就是大哥大的原型。

碍于我们当时的无线电技术有限,这款产品并没有在战争中大量应用。

它的辐射范围仅仅只有一公里,还得必须是地势开阔地带。

并且由于电路比较复杂,技术难度非常大。

产品也出现很多质量问题,特别是塑料收发开关,会出现接触不良甚至断裂的情况。

虽然701的成品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它的出世并不是没有作用的。

很快,在它的基础上优化的第二代机型,也就是702步谈机,便派上了大用场。

研发人员吸取了第一代的教训,把参照功能再次回归到对讲机早期机型SCR-300。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成功研制出,一款小型便携式,体积小、重量轻、输出功率小、耗电省、采用鞭形天线,通信距离超过15公里的步谈机。

它也被用来主要装备营及以下(连排班)部队。

在这之后很多年,国家的无线电技术也就在这个基础上慢慢上升。

世界各国,也没有传来关于这方面技术的飞跃式爆发。

直到七十年代初期,摩托罗拉给予信号基站的概念,便携式“电话”概念的对讲机,正式面式。

而那时李想正在着手彩电项目。

李想这款同样根据信号基站的应运而生的“1”号对讲机,外观仿照后世的经典的对讲机样式。

不仅外观比现有的机型新颖,功能性和操作上已远超于现有的技术。

首先在操作上,李想当时考虑到,既然已经是往便携上设计,那在人人配备的基础上,就要把参战人员的识字水平考虑在内。

力求设计出就算是文盲,也能一学就会的傻瓜式操作设计。

再来功能上,李想把一个极具创新又大胆的概念,在此时便拿了出来。

那就是多人通话功能。

是的,如果此时拿现有的最新对讲机,来跟李想这个比。

反倒是他这个更贴合“便携电话的概念”。

原本按照他的计划,等信号塔逐步在各地架设好,手上的项目也忙活好,他就准备开始研究小灵通那种市内通话功能。

到时美丽国出他的大哥大,咱种花家就上架小灵通,大家都有各自美好的生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想从未预想过,“1”号的第一次正式亮相,会是用在救援大地震中。

被众人遍寻不得的李想,在理清楚思路后,第一时间赶回了单位,便发动项目全员前来单位报道。

不到两个小时,连人带物,随着一辆辆的卡车跟随着大部队,陆续前往了唐山。

而此时,脑子一直在高速运转的李想,都没意识到,他连个口信都没有给亲朋好友留下。

而单位里因为他们带去的东西,都是被定性为机密。

在李小弟作为家人前来探问的时候,竟然没有透露出任何讯息。

最后还是靠孙国庆家的背景关系,从部队那查到了蛛丝马迹。

家里人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只要人没事就好。

只有孙国庆和高伟诚隐晦的对了下眼。

他们彼此眼里都有着隐藏的担忧。

那边的具体消息,还没有被公布出来。

民众只知道有大地震,但却不清楚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结果。

(本章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