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27章 27暂停科举

我的书架

第27章 27暂停科举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7章27暂停科举
朱标反倒不如老朱那么的气愤。
他只是心中越发觉得王布犁这个小吏是有头脑的,愿不得会得到父皇的重视。
将来等他执政之后,王布犁兴许就能做到宰相的位置。
朱标才二十一岁,同样野心勃勃。
他有信心把从他爹手里接过来的大明建造的更上一层楼。
“对。”朱元璋也回过味来了:“咱把这制度健全,补上漏洞,可比后世子孙想要改变方便许多。”
“嗯,王布犁这个小吏当真是可以培养的。”
朱元璋见大儿子见猎心喜,还是不忍告诉他真相。
王布犁这个小吏,滑头极了。
符合朱元璋对于基层油滑小吏的认知。
朱元璋总觉得王布犁是知晓一些大明未来之事的,否则也不会在仙境当中,认真规劝老四如何名正言顺继承帝位。
但是这种试探,朱元璋是不敢轻易尝试的。
他进入两次仙境,朱元璋才模糊的知晓三件未来之事。
一个是老四登基。
一个是标儿死在了自己前面。
另一个便是雄英不是当皇帝的料,干出那种事情,老四不想死清君侧,也实数正常。
要不是雄英废物,凭借老四手中那点人马,根本不可能兵变成功,当上大明的皇帝。
只有了解的信息足够多,朱元璋才自信有更多的把握改变大明的未来。
加重商税,官员培养、胥吏容易做大,增补大明律缺乏的地方。
“爹,其实王布犁说的科举取士确实存在问题。”
朱标对于这帮官员也是失望的。
父皇本想着用科举求贤才为他所用,结果这帮人都是文章写的漂亮,并不是那种会实事的人。
处理政务上都他娘的是废物,反倒是结党营私个顶个的拿手。
故而朱元璋心中一直都有个畅想,利用察举制修正一下。
他希望用新的察举制优先考察人才的德行,将文章放在后面。
但是,察举这种古老的大汉取士手段,对皇权来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弊端。
皇帝只能给与一个模糊的概念,具体怎么操作,还得看下面推荐人的喜好。
这也就意味着推荐者与被推荐者之间很容易就形成亲密的恩主和门生关系。
四世三公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这种关系网及其容易转变为军阀。
袁绍、袁术二人便是这般。
朱元璋才不愿意这样做,但又没有什么良好的解决人才的办法。
或者说朱元璋已经意识到这样做的危机了。
朱元璋启用察举制,自然是要让手底下的人去办的。
作为丞相的胡惟庸,在察举制的加持下,或者说是朱元璋一手促成的,让他成为大明朝堂人际关系的核心。
没有军功的人,谁不愿意抱上胡惟庸的大腿啊?
纵然是有些许军功封爵的人,对风头正盛的丞相抛出的橄榄枝,会拒绝吗?
故而胡惟庸的选人标准,自然是影响到了下面推荐人才的标准。
身为领导用不着过多言明,底下有的是想要钻研的人,给你把事情办的贴合丞相的心意。
这种人从来不缺!
朱元璋从来都不信任手底下的官员,这批人都是在没有忠君氛围的元代成长起来的。
忠君从来都不是他们的核心思想。
纵然是刘伯温,也是如此,这才是让朱元璋极为气恼的事情。
冷静下来之后,朱元璋发现王布犁也是这种人,他不是忠君,是忠于自己制定的律法。
但又显得悖论。
大明律是朱元璋制定的,王布犁看起来“忠于”律法,那就等同于忠于他这个皇帝。
“培养?”朱元璋摇摇头:“此子年岁比你还小,但在待人接物以及行事上,比你强,至少在谨慎方面,伱远不如他。”
“哈哈哈。”
朱标畅快大笑起来。
作为大明最稳的皇太子,朱标用不着谨慎。
他也有自信压制住他的那些优秀弟弟们,纵然是觊觎皇位,也没有法子。
朱元璋也愿意让大儿子在朝廷内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样的人才合该为我所用。”
听着朱标的颇为猖狂的话,朱元璋显得欣慰又心疼。
长子朱标死在他前头,没有当上皇帝的未来,始终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暂停科举考试吧。”
朱元璋没有赞同朱标的话语,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爹,三思啊!”
科举已经考了两次,状元郎全都是江西人。
朱元璋觉得再考下去,依旧是南边那帮大地主出身的。
对于这些人,朱元璋更是想要铲除。
他们都是大元包税政策的受益者,对于朱元璋建立的大明还是有着敌对势力。
如今参加科举考试,不过是想要打探朝廷上的动向,占着位置不做实事。
而且这些进士们当官之后的所作所为,着实是让朱元璋厌恶。
全都是不懂政务的废物。
他们的能力还不如一个基层油滑的小吏。
没有王布犁的讥讽,朱元璋还真不会如此快就下定决心,先暂停科举制。
“咱也思过了。”
朱标变不言语了。
“培养官员的事,再好好想办法。”朱元璋抖了抖衣袖:“咱就不相信,想不出来一个好法子。”
第二日的朝堂上,自是有礼部官员请求陛下设下恩科的时间,以此来昭告天下,到时候举子门就得赶往京城来参考。
朱元璋并没有理会礼部官员,而是继续商议其余事情。
如此行径,搞得礼部尚书十分不解。
我这都准备好要干大活了,结果陛下不接茬。
等下了朝去问左丞相胡惟庸。
胡惟庸也不知道为什么,但现在皇帝要用察举制搜罗人才,正合他的意。
科举是大事,官员们不会善罢甘休。
皇帝这样搞,还如何收拢天下读书人的“忠心”?
即使是只挂在嘴上的事,也得拿出来当手段不是?
毕竟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就是为了当人上人的!
可现在大明皇帝搞了两次之后,嫌弃进士们在政务上表现的极为废物,不给开这个口子了。
朝廷内部自然是炸了锅。
朝堂内因为科举迟迟不定日子闹个不停,南京城民间也因为食人传说变得战战兢兢。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