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西夏古诗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谁都没有想到西面的大门会打开,这太意外了。

顾耽白了一眼乔宇,说道:“但愿老四不要乌鸦,你可是最担心西面的门打开的。”

乔宇咽了一下口水说道:“这年月,怎么怕啥啥来,好在我们都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我们要发扬先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不怕……”

“去去,你少来,少乌鸦!”顾耽赶快打断了乔宇不着边际的瞎侃。

刘子航看到这些,还是很平静,说道:“西边开门也算正常,春生秋藏。既然西代表秋天的意思,里面收藏很多宝贝也是可以理解的。”

听刘子航这么一解释,大家感觉也有道理。可能就是因为乔宇先入为主地说西面是西方极乐,所以大家在心底还是有一点排斥而已。

就在此时,周围又传来了岩石摩擦的声音。

顾耽忽然间感觉到向四面移开形成十字路的岩壁慢慢合拢,着急地说道:“坏了,这里有合拢的趋势,看来我们必须决断,进洞里还是返回去?”

还是关慕白胆大,说道:“都千辛万苦拼搏到这里了,返回去就意味着失败,当然是进去了。”

刘子航思维也是快速运转,看来也只能如此。于是说道:“我来看看大门内是否安全,巴图你殿后。”

刘子航说完,迅速点燃打火机向洞内走去。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氧气的问题,这个是生存的基本条件。

周围的摩擦声逐渐变得明显多了,伴随着一阵轰隆隆的轻微轰鸣声,四周已经快速闭合,根本没有给大家太多时间来考虑打开的大门内是否安全,有一点马入夹道的感觉。

在一种畏惧的感觉中,刚才形成的“十字路口”逐渐关闭,因为空间变小,大家感觉周围的光线亮了许多。

“看来只能撤到洞内了,我们没有选择余地。我也去前面,我视力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顾耽说罢来到最前面,将小妖精刀抽出握在手中。

刘子航一急,一个箭步拦住顾耽道:“此处诡异,太神秘莫测了,要小心为妙,这里的情况还没弄清楚,蛋蛋先别冲动!”刘子航边说着边按住顾耽拿刀的手。

顾耽倒不是大胆冒进,而是替刘子航分担危险,至少在对黑暗感觉和敏锐度上,顾耽比常人要好的多,就说:“刘叔,它越神秘我就越感觉兴奋,就像斗牛士看见凶猛的公牛,此行就是来冒险的,我对黑暗的感觉要好一点,还是我在前面。不冒险肯定不行,说不定这是通往主室的密道,这个险值的冒!”顾耽说完一脸的决绝。

刘子航无耐的松开按住顾耽的手道:“你看好左边,我看好右边,我们一起在前面走,不要着急,一定要心平气和,才能反应最快,判断最准确。”

顾耽点点头,慢慢放松全身的肌肉。

大家向前走了几米,顾耽在左边的洞壁上发现了一些线条雕刻,上面还有一行西夏文。

“关关,你来看看是什么意思?”顾耽示意了一下。

关慕白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说道:“不可能啊,这里不可能有西夏诗歌。”

“关关才女,你给我们念一念吧。”余浩说道,他对关慕白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

“十三层垒木神工,势耸巍巍壮梵宫。这个是非常少见的,好像是西夏诗歌里面的句子,在银川贺兰山拜寺沟出土的诗歌。”关慕白说完,还惊叹在她看到不可思议的文字里。

乔宇听到这里,想起了在警局听说过的25年前拜寺沟悬案。

1990年11月,留给每一个西夏学研究者和爱好者都是一生的伤痛,就是那个月的某一天,继额济纳黑城之后西夏历史最丰厚的遗存拜寺沟方塔被一伙不法分子给炸毁了。25年来,案件悬而未破,罕世西夏文物下落不明。

2005年7月5日,国内西夏学者顶级人物聚会银川,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历时10年,对拜寺沟西夏方塔的考古最终形成《西夏拜寺沟方塔》一书的首发仪式上,众多西夏学者在感觉到欣慰的同时,又对流失民间至今下落不明的部分拜寺沟方塔的文物表示忧虑。他们清楚的意识到,就是这些西夏文物证实了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绝对地位;也就是这些西夏文物见证了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互相学习、影响,共同进步的;也就是这些文物即将走进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李范文、陈丙应、罗矛昆等十多位西夏学专家认为并倡议,当年炸毁的位于贺兰县境内的贺兰山深处拜寺沟西夏方塔的犯罪分子手中一定还有一定量的罕世西夏文物,他们希望通过新闻媒体能够找到关于15年前被盗文物的线索。

宁夏贺兰县公安局,一位当年受理此案的民警告诉记者,拜寺沟方塔被炸毁之后,他们摸底排查,抓捕了几名嫌疑人,最后,因为证据不足,也只好把人给放了。

25年过去了,拜寺沟方塔中遗失的文物依旧揪动着每一位西夏学专家的心,因为在常人看来的一片残砖碎瓦中,或许他们就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也许正是因为没有这么一片残砖碎瓦,就会终止他们的某项研究。时过25年后的今天,还有谁知道这其中的隐情和真相呢?

拜寺沟方塔,位于贺兰山腹地拜寺沟内,是一座平面呈方形的十三层密檐式砖塔。这座建于辽惠宗大安二年的西夏古塔,伴随着1990年秋贺兰山深处一声沉闷的爆破声,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关关,你能确定你说的肯定是正确的?我们真是汗颜啊,自己所在地方的文化知识,都没有你关关知道的多。”乔宇紧张地问道。

关慕白点点头:“西夏诗歌流传下来的寥若晨星,我还是有一点自信的。传世的西夏诗歌非常少,因为这首诗歌在文物上是汉字,早期还有过争议是不是西夏诗歌,现在从侧面印证了就是西夏诗歌。”

刘子航听到这里就问:“侄女你还能想起来诗歌的其他内容吗?”

“让我想想,因为发现的时候就残缺不全了。”关慕白一边苦思冥想,一边慢慢念叨:“我手机里面有,等我查查就知道了。”

十三层垒木神工,势耸巍巍壮梵宫。栏楯×××(缺失文字)惠日,铎铃夜响足慈风。宝瓶插汉人难见,玉栋×××莫穷。阿育慧心聊此见,欲知妙旨问禅翁。

大家对空缺的字猜想种种,当然无法得知。

“真的是拜寺沟出土的文物里的文字吗?”乔宇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

“千真万确,西夏文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土的,每一件都会引起轰动,因为太少的缘故,当然能记清楚了,更何况是拜寺沟……”关慕白很自信。

中国西部,宁夏、银川历史地理的特殊性,曾先后是匈奴、契丹、女真、蒙古、党项、乌孙月氏、鲜卑、回纥、柔然、敕勒、楼兰、高句骊、突厥、西戎、羌、西夏等三十六国(据悉又有一百三十六国之说)古老民族的生息之地。

追根溯源,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自甘肃省黑山峡流入宁夏中卫县南长滩入境,至石嘴山市麻黄沟出宁夏境。

神奇玄妙的贺兰山“拜寺口”,引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传说:“拜寺口”的文化遗存,为什么他是崇拜的“拜”,而不是一百两百的“百”,也不是黑白的“白”。她是积聚了中华民族的黄河“母亲河”及其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灵州--银川--凉州道的新线索。体现着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灵州会盟”丰富的文化遗存等等,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天地崇拜和多样性的民族风情。

银川贺兰山从南到北390多公里之所以丰富多彩,贺兰山拜寺沟的文化遗存“天可汗”会盟台1300多年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相传:神秘的“拜寺沟”东西两座神奇对称的擂台,形成东西对称的象棋盘,其中有哪个少数民族愿意挑战,一决雌雄,也有一条南北峡谷一样楚河汉界的形象化模式。自从唐太宗李世民确立“天可汗”会盟,曾听说过有:“宁可斗智,不肯斗力”,古代没有哪个民族以尔虞我诈规模来长久征服天下的。

几个年轻人被关慕白的讲解怔住了,作为一个宁夏人,居然还不知道拜寺沟有这么传奇故事,而被一个台湾的女孩娓娓道来,肯定是很难为情的。

等关慕白稍作停顿时,余浩说道:“我感觉到自己这么多年枉为宁夏人,其他的什么都不说了,关关你能看出这里和大夏宝藏的关系吗?”

“这个只能猜想了,诗文描写的是建筑,应该就是拜寺沟古塔,当然与佛有关。在这里西夏人想表达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关慕白说完,也是一筹莫展。
sitemap